2010年1月15日星期五

雨露均沾


雨露均沾
200642
清明节义卖会
热卖:武吉巴西大树下

建校工程必须得到大众的祝福和参与,“集沙成塔”、“积少成多”不正是师长对我们的教诲?建委会於是倡议举办义卖会,让坡众能够以实际消费的方式回馈予育人学校。

建委会总务颜丰守市议员、副总务吕培业及委员余双庚首先联系印度煎饼档主印度同胞拉朱夫妇一家人,说明建委原委后,他们都义无反顾的表示,只要是巴西社区的发展,他都会无条件支持,更何况是教育事业,并率先领养一个摊位。消息上报之后,领养的摊位,逐渐增加。

经过多次的深入讨论,建委会巧妙的选择在42日主办义卖会,是要借助该日回乡扫墓的游子、居住在外的校友探祖的高峰潮,刺激买气。人潮多,义卖会的成绩就会更可观,建委会於是保守的把义卖会的目标设定在5万令吉。

和推动其他的活动一样,建委会着重宣传。首先,义卖固本面市后,老师们先向学生家长推广一轮,这只是基本功夫;紧接著,建委会锁定在领养摊位的外围团体的宣传工作,连连上报,让武吉巴西民众感觉到连巴西以外的社团都已经积极响应了义卖会。这是宣传策略,让慢热的义卖会摊位,逐渐的增加。在义卖会当天,我们发现,许多市民赶在最后一分钟现身,并自动自发的把自己栽种的水果、花卉、盆栽及食品上架摆卖,让我们深深感动不已。

建委会再一次感受到育人老师们的热情澎湃。他们自动组团,煎煮炒炸,令郎满目,样样齐全。育人学校老师的群体合作和贡献,让“身教言教”的精神不但得以实践,更充满动感!

在清明节举办义卖会,把慎终追远的传统节庆含义与弦歌不辍的历史使命紧紧的结合在一起,是义卖会的卖点。当建委会在设计一项活动的时候,推广建校与募款的意义,往往揉合了社区教育的内涵。试想想,为了吸引当日上山扫墓的乡众能够积极响应,我们的老师们大清早就带着学生们,直驱武吉巴西义山的入口处、各要道上兜售义卖会固本,让学生上了一堂宝贵的课,也让学生知道,建校之不易,当须以勤学回报之。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义卖会在早上7时就开裆。要上山扫墓的、路过的民众、市民大清早就开始踊跃的光顾,更一度造成武吉巴西市中心的交通严重瘫痪,场面是异常热闹非凡。

现场只见人潮不断的涌入,义卖人员更是用劲,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吆喝着招揽生意。许多坡众都把光顾义卖会当成是家庭日活动,一家大小齐齐出动;现场在劲爆的音乐中,洋溢着浓厚的嘉年华气氛。

现场食品令郎满目,民众手里持着固本,还真的不知应从哪一个摊位开始光顾。反正是,大家来到大卖场,除了吃早餐,更是为了支持育人学校。

马华巴莪区会主席拿督蒙光亮为义卖会主持开幕。他除了领养一个摊位,更现场亲自制作煎禄红豆冰一碗,并由武吉巴西中华公会以5千令吉高价购下。建委会主席郑华川亲自下厨,现场制作印度煎饼,由麻甲余氏宗祠以3千令吉买下。名家显身手,吃已经不是重点;重点是,许一个育人的愿景。

热心公益的赞助人及团体也纷纷以1千令吉领养摊位,其中包括麻县电单车商公会、麻昔禽畜业农友公会、麻南县果菜农联合会、巴莪马青区团。

义卖会在下午二时圆满落幕,现场总共筹获捐款8万令吉,一举突破原本预定的5万令吉。举办了义卖会,育人筹备建校基金的信息更广为人知,也成为坡众茶余饭后的佳话。

建委会成员、师长及各个领养的摊位成员,尽管大家都拖着疲惫的身躯收起档口,声音尽管经过一日的吆喝而沙哑了,有了坡众的热烈响应,大伙儿都信心满满的高唱起丰收的舞曲。

在疲惫的影子下,在阳晒的脸庞上,无不骄傲的洋溢着感恩的微笑;微笑中,充满着亮丽的信心和希望!

民众的一路相随不离不弃,鼓起建委会成员彼此内心充满了炙热的脉冲!

雨露均沾,帆载了万众的期盼。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