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帷幄
2006年9月,在建委会成员与工程顾问郑水福先生的咨询与指导之下,建委会进行了工程发标的遴选工作。为了慎重起见,建委会与工程顾问总共与所有参与投标的承包商进行了共2回的面试甄选。
甄选的结果尽管以“最低标者得”的原则拍板敲定,工程价款果然还是超过原本预估的150万令吉,高达178令吉有余,这开始令建委会成员忐忑不安。
当时的情形是,在建委会所筹获的捐款承诺中,实收的义款也不过是120令吉左右,工程一旦开动,建委会很快的将左支右绌。
尤有进者,在考虑到其他硬体设备,包括水电装置、装修、冷气及家具设备等,事实上,整个工程需要至少190万令吉。如何继续加强募款,成为建委会的挑战。
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建委会於是大胆的敲定“先动工、后补票”的原则,决定在2006年年底放假时开始动工。
建委会也决定加强募款、催收义款、多办活动、加强宣传等机制,以便能够获得社会大众的认同。我们始终相信,华社及大众将会继续给予我们支援。
“一边建、一边筹、一边收”让建委会成员疲於奔命,多名建委会成员甚至必须放下自己的工作,全力投入。
武吉巴西的社会大众给予建委会的支持令建委会感到欣慰。建委会可以说是发动了铺天盖地的攻势,无论红白喜庆神庙庆典,都会厚着脸皮伸手要钱!个中酸甜苦辣事小,完成育人重建事大!武吉巴西的坡众,没有令我们失望!
当神手驶进育人的校园准备拆除旧校舍的那一刻,我们的心情又期待,又惧怕受伤害!
期待的是众志成城能够顺利的把新校舍建立起来,回报广大捐款人对我们的期望;我们惧怕的是,如果无法如愿,将愧对育人学校的先贤前辈。
站在宏伟的旧校舍面前,我们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这两栋校舍尽管已经功成身退,但是它的英式外观和红缨的屋瓦,仍不失它的庄严。
站在牌楼的面前,遥想起当初先贤前辈的含辛茹苦,一转一瓦的堆砌,是多么的悲壮!
它耸立在武吉巴西的高岗上,见证了多少的日起和日落,更培育了多少国家社会的栋梁!
熟习的走道古杉是大家儿时记趣的场所,斑驳的课室与厚厚的墙壁,曾经是呵护着你我共同成长的温室。
这里曾经是我们共同的摇篮――启蒙的摇篮。你我曾经倘佯在其中朗朗诵读接受师长的教诲我们无法不感同身受。翻开学校的地契,你感受到历史的承重。取下黑重的课室纪念刻板,你感受到历史的承重。还有那一副充满绿锈的铃钟,在咚咚不绝的节令中培育了多少英才,如何,如何教你不感受到历史的承重。
我们在延续弦歌不辍的愿景。旧校舍在百般不忍中退出历史的舞台,但是我们始终相信,咚咚不绝的铃声,将会在不久的将来,继续响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